安全资讯

非法收集14万条学生个人信息 罚款30万!非法收集要查清从何而来

据央视报道,江苏无锡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在对某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发现几十个标注了江阴各个中小学名称的EXCEL表,涵盖了江阴市绝大部分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的信息资料,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等个人信息14万余条。此外,执法人员还在该办公室找到上述EXCEL表打印后用水笔做过代号标记的电脑打印资料500多页,以及多个登记有学生家长信息的“薄弱科目统计表”。
执法人员依法通过电信部门调取了该机构办公场所6部固定电话6个月内的通话记录1万余条随机拨打做过标记的部分号码进行通话并录音取证,证明该公司在未取得学生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以拨打电话的方式推销商业性教育培训业务,并且在部分学生家长明确表示拒绝后,仍多次拨打电话继续推销,其违法事实不容改变。
违法!!
该机构辨称,个人信息资料来源于校区筹备前后大量市场问卷调查活动、家长转介绍以及内部员工推荐几个渠道,有的是以在学校门口发放小礼品的方式,通过学生本人或其家长登记采集相关信息,还有很多由爷爷奶奶填写。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如果客户信息渠道来源是合法的,比如和客户存在过买卖关系,或经客户同意留存过联系方式,是可以进行电话推销的。如果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
该机构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规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五十六条、《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江阴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罚款300000元,上缴国库
因涉案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巨大,此案件已依法移送江阴市公安局。
14万余条中小学生个人信息,靠培训机构派出人员到中小学校门口向学生和家长一个一个地收集,实在不太容易。这些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显然另有更“便捷”的收集渠道。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么多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可能是被有关部门或机构收集整理后转卖给培训机构的。究竟是什么部门或机构出卖了这些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什么部门或机构有能力出卖这么多详尽无遗的中小学生个人信息?如此大规模泄露中小学生个人信息,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该当何罪?
近些年,个人隐私信息被大规模泄露的案例屡屡见诸媒体。这样的现象看似意外,细想也在意料之中。如今人们到什么地方办事,无论是办银行卡、手机卡,还是购买大件商品,一般都会被要求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之类信息,有时连电子信箱、QQ号也要提供。究竟在多少个表格上填写过个人信息,很多人恐怕早就记不清了。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的个人信息,早已在很多场合被广泛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收集利用得越多,被人为泄露、倒卖并被非法利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特别是,教育部门、金融机构等收集学生、居民的个人信息,被收集者一般都会顺利配合,但其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问一声:你收集了我的个人信息,能保证不被非法利用吗?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但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仍然有义务保障所收集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利用。有关部门和机构收集公民包括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尽管确有必要,但并不等于他们获得了可以随便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授权。相反,所有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从情理和法理上都负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公民,在向有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都不会同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作为商业资源提供给其他部门和机构,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这里被泄露出去,收集个人信息的部门和机构难辞其咎。
中小学生个人信息遭泄露,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麻烦,当事学生及其家庭完全有理由要求查清,相关培训机构到底是如何获得学生个人信息的,并可以提出个人信息维权主张。有关执法部门应当而且能够追根溯源,查清楚究竟是谁泄露了学生的个人信息,涉及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和利益关系,给被侵权学生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这一次,是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利用了中小学生的个人信息,那么谁又能保证,这些个人信息不会被别的什么部门或机构非法利用?

服务热线

138-6598-3726

产品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安徽灵狐网络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